前言
这是一个虚拟项目的真实流程,这次模拟主要针对交互设计的内容;通过 “跑步类APP” 从0到1的构思设计,将交互设计比较完整的流程展示出来。虽然日常工作中,未必每个项目都会用到这些设计方法,但这些设计方法都是比较基础的,也算是为交互新人指明下方向吧。最后说明下,这个虚拟项目也是参加网易交互设计微专业的大作业。
一、市场调查
1.1数据报告
《中国跑步生活方式调查报告》
调研方式:online总样本量:600
调研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杭州、武汉、西安、成都。
被访者要求:
坚持跑步3个月以上;
跑步频率每周1次以上;
平均每次跑步时长20分钟以上;
- 最主要的跑步时间段:晚上18点-21点(占被访者57%),其次为早晨5点-8点(占被访者46%);
- 平均每次跑步时长:1小时以上(占被访者49%);
- 平均每次跑步距离:2000米以上(占被访者58%);
- 最主要的跑步地点:市区内的公园(占被访者58%)与小区内/周边(占被访者53%);
- 关注的数据类型:时间(95%)、距离(80%)、速度(68%)、心率(50%)与卡路里(43%)
……
(这里核心展示几个跑步行为数据,其它相关数据可见报告)
数据来源:
199IT的《中国跑步生活方式调查报告 》 http://www.199it.com/archives/393381.html
1.2问卷调查
综合分析了网上一些关于“跑步”的数据报告后,整理了一份问卷进行调查。
这份问题主要的目的在于调查收集关于跑步者使用“跑步类APP”的基本情况,并检测跑步者的行为与现有的数据报告得出的结果是否存在重大差异。
收集被访者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单选题] [必答题]
○ 女
○ 男
2.您的年龄? [单选题] [必答题]
○ 22岁以下
○ 23-30岁
○ 31-45岁
○ 46岁以上
这次调查针对的是经常跑步的用户,定义为“一个月内”有过跑步行为的人。
3.您最近一个月内是否有跑步锻炼? [单选题] [必答题]
○ 有
○ 没有
收集被访者跑步行为的信息,用于进一步了解人物角色,并与之前收集到的数据做对比。
4.您平均跑步的频率是? [单选题] [必答题]
○ 每周1-3次
○ 每周4-5次
○ 每周6-7次
5.您平均每次跑步的时长为? [单选题] [必答题]
○ 30分钟以下
○ 31-60分钟
○ 60分钟以上
6.您一般是在什么时候跑步锻炼? [单选题] [必答题]
○ 上午(6:00-11:59)
○ 中午(12:00-15:59)
○ 下午(16:00-19:59)
○ 晚上(20:00-23:59)
○ 凌晨(00:00-5:59)
7.您对跑步知识的了解程度是? [单选题] [必答题]
完全不了解 ○ 完全不了解 ○ 2 ○ 3 ○ 4 ○ 完全了解完全了解
提示:如:跑步的技巧,注意事项,装备的用处等
收集被访者跑步行为的信息。
8.您的跑步情况更符合哪种情况? [单选题] [必答题]
○ 经常独自一个人跑步
○ 经常多人一起跑步
○ 两种情况一样多
9.你经常在以下哪种环境跑步? [多选题] [必答题]
□ 马路边人行道
□ 公园的草坪或小道
□ 运动场或学校的跑道
□ 室内跑步机
□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
收集被访者所使用的跑步类APP信息,为设计阶段的竞品分析做参考,以及为设计的功能点做支撑。
10.您最常用以下哪款跑步类APP? [多选题] [必答题]
□ 动动
□ 咕咚
□ 悦跑圈
□ Nike+ Running
□ 悦动圈
□ Runkeeper
□ Runtastic
□ 虎扑跑步
□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
□ 没有使用过
11.您最关注跑步APP以下哪种功能 [多选题] [必答题]
□ 记录功能
如:记录速度,里程,时间,心率等
□ 社交功能
如:附近跑友,组队约跑等
□ 配件功能
如:匹配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配件
□ 音乐功能
如:播放音乐,推荐音乐等
□ 激励功能
如:分享给好友,每日打卡,排名统计等
□ 资讯功能
如:获知赛事资讯,跑步技巧等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
12.在跑步过程中,您最希望APP记录以下哪种数据? [多选题] [必答题]
□ 公里数
□ 心率
□ 平均速度
□ 消耗的大卡
□ 海波高度
□ 路线图
□ 花费的时间
□ 其它
13.您是否满意目前市面上的跑步类APP? [单选题] [必答题]
非常不满意○ 1 ○ 2 ○ 3 ○ 4○ 5非常满意
14.您觉得目前的跑步APP以下哪种功能需要新增或优化 [多选题] [必答题]
□ 记录功能
如:记录速度,里程,时间,心率等
□ 社交功能
如:附近跑友,组队约跑等
□ 配件功能
如:匹配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配件
□ 音乐功能
如:播放音乐,推荐音乐等
□ 激励功能
如:分享给好友,每日打卡,排名统计等
□ 资讯功能
如:获知赛事资讯,跑步技巧等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衡量现阶段是否有必要接入第三方硬件。
15.您拥有智能手表或运动手环吗? [单选题] [必答题]
○ 有
○ 没有
提示:如:iwatch,小米手环、荣耀手环或乐跑手环等等
开放性题目,收集用户对跑步类APP的一些想法。
16.对于跑步类APP您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填空题]
问卷线上预览地址为: http://www.sojump.com/jq/9090405.aspx
本次调查问卷总收到25份答卷,其中有效答卷25份。
目标用户11人(1个月内有跑步锻炼的用户)
从收集到的数据类分析,在跑步行为方面,跟前期收集到的数据报告中的情况基本吻合。
部分分析结果如下:
1.大部分跑步者一周进行1-3次跑步运动
2.每次跑步时间在31-60分钟的跑步者比较多
3.跑步的时间集中在夜间比较多(设计阶段可以突出夜间模式)
4.有使用跑步类APP的用户情况如下(竞品分析阶段,可以终点分析较多人使用的APP)
1.3 小结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运动中,“跑步”是一种低门槛的大众运动方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86%人为了保持健康而坚持跑步,值得留意的是,其中女性用户还有49%是为了塑身减肥。
跑步人群的消费水平并不低于其它运动方式,其中93%的跑步者装备为一双“跑鞋”。
其它一些潜在的信息
- 体育消费人群拥有“爱秀”的特点,充分的利用社交属性,让运动也成为“潮流”,其中以微信朋友圈为主要展示平台。
- 核心跑步者“科技控”居多,休闲跑步者多以“跑鞋”为入门装备,整体市场相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商业空间。
- 富人、精英群体和年轻人是“马拉松跑步”的主要参与者,并有越多越多人参与“马拉松跑步”。
参考资料:
- 199IT的《中国跑步生活方式调查报告 》
http://www.199it.com/archives/393381.html -
尼尔森发布最新《2015年中国体育人群调查研究报告》
http://www.nielsen.com/cn/zh/insights/news/2015/Unleashing-the-Consumption-Power-of-China-s-Emerging-Sports-Enthusiasts.html -
2016年运动健康应用行业报告
https://www.talkingdata.com/index/files/2016-04/1460427842967.pdf
二、需求分析
2.1产品定义
定义:
有了它,跑步不需要其它APP。为初级用户提高基础的数据记录/分享功能,为高级用户提供赛事信息,以及提供专业跑步设备的介绍/购买功能。
用户群:
针对跑步人群设计(包含休闲跑步者到部分核心跑步者);
综合考虑后,将APP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1阶段( 这次设计涉及的阶段 ):
做好(数据记录/分享)核心功能,培养用户运动习惯,对APP产生一些的粘性。
核心:提高曝光率,提高数据处理技术
1-2阶段:
强化社交属性,建立APP自己的社交圈,加入信息资讯功能(如:赛事资讯,跑步技巧等),利用早期用户,慢慢完善APP的社交功能。
核心:强化社交属性,完善跑步相关内容
2-3阶段:
利用前几个阶段建立的数据库,接入合理的针对性广告;加入商城功能,推广跑步周边产品(如:运动手环、智能手表、跑鞋和跑衣服等),从中获取商业利益;甚至不定期组织线下跑步活动,提高APP生态圈的社交属性。
核心:完善APP生态圈,实现商业价值
2.2需求转化
根据前面的市场调查和产品定义,得到具体的需求目标,并将需求目标转化为具体设计方向与衡量指标。
2.3用户场景
- 莉丝是奔跑中APP的老用户了,每周都通过奔跑中APP记录跑步数据。今天她跟往常一样,准备去公园跑步锻炼身体。
- 开始跑步前,莉丝打开了奔跑中APP,开启记录功能,将手机放在手臂的环带上。
- 结束跑步时,莉丝拿出手机,关闭记录功能,并看了一眼数据,对这次跑步效果挺满意的。
- 准备歇一会,然后回家休息。利用这段时间,莉丝看了看以前的跑步数据。
- 发现已经坚持跑步一个月了,过往的跑步数据组成的信息图很有特色,于是顺手转发到微信朋友圈。
三、竞品分析
3.1竞品分析
根据前期市场调查的结果,APP排行榜和这次产品设计的定位,选择了以下几个跑步类APP作为竞品:
1.Nike+Running(iOS平台,版本4.8.7)
这是Nike品牌旗下的跑步类APP,核心功能为记录跑步数据。
APP为用户提供一个记录跑步数据的核心功能,在这个基础上,还提供“挑战竞技”和“训练计划”的功能。在跑步时,强调跑鞋的信息,通过记录跑鞋的磨损信息,间接引导用户更换新的跑步,从APP使用引流到Nike商场购买跑步装备,实现商业目标。
特色功能有:
1. 挑战(可以发起挑战,跟跑友一起竞技跑步)
2. 加油打气(在跑步过程中,收听加油鼓励的语音)
信息框架如下:
值得留意,Nike+Running几乎在每个页面都提供了“开始跑步”功能的入口;主页强调了开始跑步的功能,并展示了跑步的统计数据;导航菜单采用“汉堡式”的展示方式。
2.咕咚(iOS平台,版本6.8.0)
咕咚这款跑步类APP算是“重量级”应用了,在记录跑步数据这个核心功能上,咕咚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交圈。
还提供咕咚活动(包含线下/线上),运动圈和实时消息等社交功能。咕咚的APP模式有点像前面(3.1产品定义)提到的“2-3阶段”的模型。通过记录/分享跑步数据,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并加入跑步装备商场和跑步赛事/活动等,实现商业目标。
特色功能有:
- 俱乐部(以企业为背景,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相聚跑步”的功能)
- 运动场地(发现身边的运动场地)
- 运动奖励(提供一些奖品,增加用户跑步的动力)
信息框架如下:
咕咚采用标签式的导航,并将“运动”页面作为初次启用的首屏内容;从框架上看,可以看出咕咚的功能点时比较多的,框架也比较复杂;在跑步时,没有提供室内/室外的选项,但会根据GPS信息的强度,来判断是否为室内跑步,并提醒是否继续记录。
3.动动(iOS平台,版本3.6.1)
动动还是基于在“记录跑步数据”这个核心功能上,提供附加价值。
提供丰富的数据展示/分析功能,甚至包含了活跃时间的统计;快捷的分享功能,在主页就可以快速截图分享,并提供了简化快捷的美图功能;拥有简单的社交功能,如约跑、跑友圈和目标活动等。提供企业群组服务,借助全民运动的理论推广APP服务功能,实现商业目标。
特色功能有:
- 快速分享(在主页可以一键截屏,并美化图片,分享当天的运动数据)
- 打卡相册(选一个运动目标,自带精美图片膜拜,坚持打卡)
- 数据统计(提供丰富的数据记录类型,并可以详细查看过往的数据信息)
信息框架如下:
动动采用标签式的导航,并将“运动”页面作为主页内容;在运动数据记录方面,动动不止支持跑步数据,还支持记录骑行数据,总的来说,动动偏向于“燃脂”记录,而不局限于跑步记录;
4.其它(iOS平台)
以下的跑步类APP,功能大同小异,都是在“记录跑步数据”的基础上,拓展其他附加功能,实现商业目标。
- 悦跑圈:拥有“线上马拉松”特色功能;在主页展示“海拔高度”的数据;整体偏向为马拉松跑步者提供附加价值。
- 悦动圈:利用大量的红包奖励,刺激用户去运动(走路、跑步、骑行和健身等),商业气氛过重,APP内含推广较多商业广告。
- 虎扑跑步:拥有“每日问答”特色功能,为跑友提供一个相对专业的交流社区。
- 乐跑步:拥有“跑前热身提醒”功能,不管是什么运动,很多人都会忽视热身活动,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受伤情况出现,这也是乐跑步贴心设计的一个亮点。
四、设计分析
4.1功能点
4.2信息框架
根据前面的分析,确定0-1阶段产品的功能点,将功能点整理成卡片,进行卡片分类法。
根据分类的结果,以及前面产品的需求定义,整理产品的信息框架。
4.3交互文档
4.4部分设计说明
a. 特色1:数据图形化
将统计的跑步数据图形化,形成跟用户自己关系密切的“分享元素”,重点突出数据的图形艺术,一来让用户觉得新奇好玩,二来让观者觉得好奇,自己跑出来的数据会是这样的视觉效果。
左:多雷达图嵌套 右:南丁格尔玫瑰图
APP后期可以加入更多艺术化的数据图。甚至可以加入“函数图”功能,设定一些函数,将用户的数据当成函数的变量值,看看画出来的函数图是怎样的。
b. 特色2:贴心功能
根据前面的调查跑步时间大多数为清晨或晚上,但是市面上部分跑步类的APP并没有夜间模式切换功能;而在跑步论坛“潜伏”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用户跑步时,开启了记录功能,但是跑完缺忘记及时停止了,导致数据记录有偏差。还有一些用户,带了手机,但是跑步前忘记先开启软件,错过了记录数据的机会。
因此,这次APP设置了“夜间模式”、“自动记录”和“自动暂停”等贴心小功能。
c. 特色3:手势操作
这个是针对老用户设计的快捷手势操作方式(传统点击/长按的操作方式保留)。
在跑步时,为开启记录和关闭记录两个行为动作设计高效快捷的手势操作,让用户无需看清屏幕就可以快捷操作;同时采用多根手指的手势方案,避免了减少操作的可能性。
五、可用性测试
5.1背景资料
产品简介:
奔跑中APP,v1.0版本,交互demo
定位:
针对跑步而生的APP,0-1阶段(现阶段)主要功能为记录跑步数据,将过往跑步数据生成艺术化的数据图。
特色:
a. 特色1:数据图形化
将统计的跑步数据图形化,形成跟用户自己关系密切的“分享元素”,重点突出数据的图形艺术,一来让用户觉得新奇好玩,二来让观者觉得好奇,自己跑出来的数据会是这样的视觉效果。
App后期可以加入更多艺术化的数据图。甚至可以加入“函数图”功能,设定一些函数,将用户的数据当成函数的变量值,看看画出来的函数图是怎样的。
b. 特色2:贴心功能
根据前面的调查跑步时间大多数为清晨或晚上,但是市面上部分跑步类的APP并没有夜间模式切换功能;而在跑步论坛“潜伏”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用户跑步时,开启了记录功能,但是跑完缺忘记及时停止了,导致数据记录有偏差。还有一些用户,带了手机,但是跑步前忘记先开启软件,错过了记录数据的机会。
因此,这次APP设置了“夜间模式”、“自动记录”和“自动暂停”等贴心小功能。
c. 特色3:手势操作
这个是针对老用户设计的快捷手势操作方式(传统点击/长按的操作方式保留)。
在跑步时,为开启记录和关闭记录两个行为动作设计高效快捷的手势操作,让用户无需看清屏幕就可以快捷操作;同时采用多根手指的手势方案,避免了减少操作的可能性。
不足:
- 无法连接其它智能监控设备,如运动手环;导致先阶段无法记录心率运动数据。
- 没有提供社区功能,现阶段社交属性弱。
5.2测试简述
测试点:
- 记录跑步数据流程测试
- 跑步数据统计流程测试
场景化:
新用户:
- 莉丝每周都通过奔跑中APP记录跑步数据。今天她跟往常一样,准备去公园跑步锻炼身体。
- 开始跑步前,莉丝打开了奔跑中APP,开启记功能,将手机放在手臂的环带上。
- 结束跑步时,莉丝拿出手机,关闭记录功能,并看了一眼数据,对这次跑步效果挺满意的。
- 准备歇一会,然后回家休息。利用这段时间,莉丝看了看以前的跑步数据。
- 发现已经坚持跑步一个月了,过往的跑步数据组成的信息图很有特色,于是顺手转发到微信朋友圈。
5.3可用性测试方案
5.3.1研究目的
了解用户在使用记录功能和统计功能时,是否存在障碍。
5.3.2关注点
- 对产品的认知:用户使用奔跑中时,对APP的功能认知,以及使用后整体的满意度。
- 对产品操作的流畅度:产品目前的操作流程,是否与用户的操作行为吻合,是否存在障碍。
- 对产品记录功能的评价:产品目前的记录页面,以及记录的操作流程,是否存在障碍。
- 对产品统计功能的评价:目前的统计功能,生成的艺术化数据图,是否存在障碍。
5.3.3研究方法
可用性测试
5.3.4用户招募
招募方式: 身边的朋友,同事
招募要求:
1. 使用iPhone手机。
2. 奔跑中新用户,要求没有使用过该应用,但最后一个月有跑步锻炼的用户。
样本配比:
5.3.5经费预算
20元/人 * 3人=60元
5.3.6测试脚本
测试前: 3min
(考虑到这次招募的对象都是熟人,无需再自我介绍;同时前期的暖场流程可以简化)
1. 随便聊聊家常
2. 检查下手机网络
3. 奔跑中的demo是否正常打开
测试中: 20min
- 介绍这次测试的目的
-
任务描述
A. 模拟准备跑步,开启APP记录功能,并随便走几步,然后停止记录功能。
B. 打开数据统计页,查看最近一周的数据。 -
如用户操作出现停顿,可适当询问用户当前的想法是什么。
测试后: 10min
1. 感谢用户
2. 整理笔记,休息3min,准备下一场
测试需准备:
1. 提供wifi网络
2. 提供iPhone手机备用
3. 提供饮品
纪录表:
5.3.7项目计划
5.4可用性测试报告
5.4.1测试记录表(3份)
5.4.2分析结果
额,这次是用demo来测试,但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动画效果都没实现,只做了简单的跳转。从三名测试用户的表现来看,整体流程都没发现问题。
不过从用户的操作行为来分析,还有能得到一些信息
- 手势功能都被用户“无视”了(虽然demo也没有实现手势功能效果),事后也问过用户,觉得这个APP有什么特色,用户都没有提到手势功能,可以间接看出,这个功能并没有很好的展示出来,藏得太深,最后有个指引操作的流程。
- 用户1在完成B任务的时候,多次点击记录标签的内容,后来询问后,得到结果,用户觉得这个页面的视觉挺突出的(卡片在立体空间中叠加),很好奇是什么效果。这部分可以在后续视觉设计时,做好视觉效果,给用户一些视觉享受,算上加分的地方。
- 采用了3位用户,觉得这个APP有什么特色,只有一位用户说,数据图挺特别的。其实两位都不觉得数据图很特别。这里考虑了两种情况。
a情况,demo并没有给予一个合适的视觉展示,让用户感觉艺术化数据图的魅力(没有强化用户自身数据与数据图之间的关系)。
b情况,该功能不够突出,或者用户不觉得有特色。
进一步询问后发现,用户更多的是无法感知到这个数据图的特别之处。所以这点保留意见,后续需要留意。
5.4.3后续
因为考虑到这次可用性测试结果不太理想,所以找了两位交互设计师,进行了一次“启发式评估”。
六、启发式评估
6.1专家评估得分
6.2专家评估概述
6.3问题列表
七、总结
- 产品定位很重要,前期分析确认的功能,要按优先级来处理,特别是特色功能。后续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这部分功能的展示,不管是交互还是视觉,都要合理的突出特色功能。
- 就算是为高级用户设计的功能(如这次设计的手势功能),也需要在第一次使用或在合适的位置告诉用户有这样一个功能,给予用户一定的引导,不然用户可能一直都不会知道有该功能。
- 不常见的功能或专业性较强的功能尽量有说明。一些在设计者眼中具有普遍性的功能,在用户眼中,也许都没听过该功能。
- 论文案的重要性,或者说论中文词汇的多样性……